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> 健康园地 >家庭保健 家庭保健
中医论治的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
中医常用的论治基本方法称为“八法”,即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消、补八种。
汗法(解表法)
利用药物的发散作用(发汗)以驱除肌表病邪,使表邪随汗而解,适用于表证。如外感表证,痘疹将透未透之时,可用发散药物以汗解之。但须注意年老体弱、儿童孕妇,不宜过汗,中医谓“中病即可”。
(一)辛温解表法,用于恶寒重,发热轻的表寒证。方如麻黄汤,荆防败毒散等。(二)辛凉解表法,用于发热重,恶寒轻的表热证。方如银翘散。
催吐法
催吐法多用于实证,如中毒、痰涎、食积等的清除;偶用于虚证。近代临床运用较少,尤其忌用于妊娠、产后、年老体衰及婴幼儿等。实证常用瓜蒂散,虚证常用参芦饮。
下法
下法,是使用写下药物,达到通便,泻火、逐饮、行行瘀等作用的治法。泻下剂分两类:一是峻下,一是缓下。前者适用于实热证,后者适用于虚性便秘。(一)润肠通便法,用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津液亏损或产后便秘者,方如麻仁丸。(二)清热通便法,用于高热、谵妄、腹胀、下浮刺痛拒按而便秘者,方用桃仁承气汤。
下法忌用于表证未解,里证不实者。阳虚体弱,年老津亏及产后便秘者宜缓下。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慎用。
和解法
和解法,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,肝胃不和与肝气郁结等证。(一)温中祛寒法,适用于脾胃虚寒证,方如理中汤。(二)回阳就逆法,适用于里寒甚阳气暴脱、病情急重者,方如参附汤。
温法禁用于实热证,慎用于阴虚证。
消法
消法具有消导和消积的意义。消导发主要用于饮食停滞,以消化导下;消积法用于凝结有形的肿块,这种肿块多由气血痰湿淤,逐渐凝结而成,故用消积法使其逐渐消散。消法包括理气、消食、化痰、利湿、软坚、破淤等方法。
清热法
清热法是运用寒凉药物治疗热证、火证的方法。适用于表邪已解,里热炽盛的病人。凡表邪未解或体虚内寒者,不宜使用。清热法应用很广。实热证多用苦寒清热法;虚热证多用甘寒清热法。根据热在气分、营分、血分以及脏腑的不同,使用的方法不同。
补法
补法是利用药物的补养作用,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治疗法。补法分峻补、平补和缓补。峻补多用于危急病证;缓补多用于一般慢性虚弱证候。阳虚者宜温补;阴虚者宜清补;一般虚证则多用平补;即用性味平和,不凉不热的强壮药物进行治疗。凡实热证禁用补法。虚实夹杂者亦不可单行补法。
有效地治疗病人,必须有正确的诊断,而正确的诊断来源于认真的调查研究,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,体格检查,做必要的化验和器械检查。近年来新的诊断技术不断出现,但详细地询问病史和正确的体格检查仍然是诊断疾病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方法。许多疾病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就可以作出临床诊断,这是从事临床工作的第一步,也是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的技术。
- 上一篇: 中医学六气与六淫 正与邪
- 下一篇: 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